—— 在 AI 主導的時代,數據與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自主性?
在數據與演算法全面滲透我們的文化選擇、記憶建構與自我認同的時代,我們是否仍保有選擇的自由?當數位遺產成為數據資本的一部分,個人生命的界線是否將被重新定義?本系列講座以兩本關鍵著作為核心:《扁平時代: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》、《The Afterlife of Data 雲端亡魂》,分別從「演算法對文化選擇的影響」、「數位遺產的未來」切入,探索 AI 及數據分析如何影響我們的文化生態與個人自主性。
社群媒體的動態牆、個人化的新聞推薦、YouTube的首頁影片 這些看似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內容,究竟是幫助我們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站穩陣腳,還是限制了我們的視野?
本場講座將聚焦於《扁平時代: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》一書的核心主張,揭露演算法如何影響我們的資訊接收、文化品味與各種價值觀,並深入討論這種模式是否正在扼殺觀點的多樣性與創新的可能。我們將檢視演算法推薦機制如何影響資訊傳播與文化生態,並思考開放技術如何提供更具透明度與自主性的內容推薦方式。
>> 資訊同溫層的隱憂
當我們的文化選擇被商業利益驅動的演算法所決定,我們是否仍能保有多元視角?
>> 演算法如何影響我們的品味?
透過數據累積與模式分析,AI 是否正在重塑我們的文化選擇?
>> 開放推薦機制與透明演算法的可能性
如何避免 Meta 等科技巨頭的壟斷?去中心化的內容推薦是否能成為解方?
>> 文化產業的未來
創作者如何在演算法主導的環境中突圍?開放資料是否能為藝術創作帶來更多可能性?
講者資訊
簡信昌
現任鏡傳媒技術長,曾任台灣 Yahoo 工程師,《報導者》技術長。2018 年創立資料新聞媒體READr,2025 年嘗試串連新聞媒體,開始「Mesh」新聞社群平台新實驗。
主持:洪仕翰(衛城出版總編輯)
活動資訊
- 時間:6/8 (日) 14:00-16:00,建議提前 15 分鐘抵達
- 地點:左轉有書(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 3-1 號)
- 本活動採隨喜樂捐入場,捐款所得將作為本系列活動相關支出費用